西部南極洲的冰川在過去幾十年里加速退縮,僅僅六個主要冰川的消失就足以讓海平面上升1.2米。 (CFP/圖)
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這四個密不可分的圈層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無論是變冷還是變暖,極端天氣的變化頻率和強度有愈發(fā)強烈之勢,而這正是氣候變化的集中反映。
在沒有人類出現(xiàn)的時代,“雪球事件”與“溫室效應”天然存在,周而復始,與此對應的是,海平面也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在第四紀大冰期期間,地球的平均氣溫比現(xiàn)在低3℃-7℃,大陸上有32%的面積被冰川覆蓋,大量的水分被“困”在陸地上,結果導致海面下降約130米。
將“人類世”作為一個新的地質時代寫進地質年代表,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點話題。英國科學家最近認為,1610年應當是“人類世”的開始,當時的歐洲人抵達美洲對整個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新舊世界的碰撞不僅造成了物種的改變,也造成了大氣構成的顯著變化。
“廣州下雪了,而上一次降雪,是在清朝。”
2016年1月24日,廣州的天空中飄灑了幾片雪花,一些從未見過雪的網(wǎng)友如此詼諧地調侃。就在此前一天,中央氣象臺曾發(fā)布了寒潮橙色預警,幾乎與此同時,罕見暴風雪天氣重創(chuàng)了美國東北部地區(qū)。有人不解:都說全球在變暖,究竟是變暖了還是變冷了呢?
有關專家解釋,此次出現(xiàn)的大規(guī)模寒潮天氣,正是全球變暖所致。2015年,地球上發(fā)生了非常顯著的超強厄爾尼諾,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暖。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底,北極地區(qū)比以往冬季正常氣溫高約30℃,暖空氣占領北極結果導致冷空氣被擠向中低緯度地區(qū),故而受凍的就成了我們??偠灾?,無論變冷還是變暖,這種極端天氣的變化頻率和強度有愈發(fā)強烈之勢,這正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反映。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這四個密不可分的圈層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氣候的變化才只是個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