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非洲第一座綠氫工廠在納米比亞沿海城鎮(zhèn)呂德里茨的丘卡卜國家公園正式奠基。該項目耗資35億納元(約合1.85億美元),包括建設一個占地10公頃的太陽能基地、一座綠氫生產工廠、一個加氫站和一所綠氫研究院等。項目全面投入運營后,預計每年將生產35萬噸氫氣,在滿足納米比亞國內需求的基礎上,還將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當地官員巴爾羅阿表示,發(fā)展綠氫項目將為城市發(fā)展注入重要動力。納米比亞財政和公共企業(yè)部部長利蓬布·希米表示,納米比亞擁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實施綠氫戰(zhàn)略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zhàn)。
發(fā)展綠氫能源,非洲大陸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德勤公司發(fā)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北非、南美、中東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綠氫潛力最大的地區(qū),“預計到2050年,這4個地區(qū)的氫能產量將占全球總量的45%”。國際能源署相關報告顯示,非洲太陽能、風能和水能儲量分別占全球的40%、32%和12%。歐洲投資銀行顧問多納爾·坎農表示:“綠氫生產需要大量可再生能源
電力,陽光充沛的非洲是絕佳的制氫地點?!毙袠I(yè)分析機構睿咨得能源清潔技術分析師拉杰夫·潘迪認為:“非洲豐富的礦產儲量對電解槽生產至關重要,該地區(qū)可再生能源發(fā)展?jié)摿薮??!?/div>
非洲大陸人口眾多,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發(fā)展綠氫產業(yè),有望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還可創(chuàng)造大量就業(yè)機會,推動經濟發(fā)展。阿聯酋清潔能源巨頭馬斯達爾公司在一份關于非洲綠色能源的報告中認為,到2050年,非洲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每年可生產3000萬至6000萬噸綠氫,為非洲創(chuàng)造190萬至370萬個就業(yè)崗位。
加強國際合作,助力能源轉型
國際氫能協會主席謝菲爾德認為,目前全球發(fā)展氫能產業(yè)還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需要更加先進的制氫技術,進一步優(yōu)化綠氫制備的流程和設備,并加大投資力度。
非洲發(fā)展氫能也面臨不少現實挑戰(zhàn)。一是技術和人才方面仍存在短板,氫能研發(fā)和生產水平亟待提高;二是配套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一些地區(qū)國家擬打造綠氫產業(yè)鏈,然而項目配套的氫氣接收站、地上儲存等基礎設施還不健全;三是缺乏資金,非洲綠色氫能聯盟的研究認為,到2050年,聯盟成員國打造氫能經濟將需要4500億至9000億美元投資,這需要國際社會的大量參與和支持。
非洲
碳交易所董事韋斯利·道格拉斯表示,多數非洲國家正處于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既是非洲通過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助推經濟振興的良機,也是國際社會與非洲國家實現互利共贏的契機。
2023年,德國、埃及、阿聯酋、毛里塔尼亞簽署了一份總額達340億美元的氫能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在毛里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投建一個裝機容量達10吉瓦的電解槽,每年生產800萬噸綠氫用于出口。2022年,歐盟與摩洛哥、埃及、納米比亞簽署協議,將在這些國家開發(fā)綠氫并向歐盟出口。
中國積極參與非洲氫能及其他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分別與埃及、摩洛哥簽署綠氫項目合作備忘錄,擬在摩洛哥建設光伏、風電和年產量140萬噸綠氨(約合32萬噸綠氫)項目,擬在埃及建設光伏、風電、年產量14萬噸的電解水制氫、合成氨以及配套的儲存和處理設施項目。
近日,中國建筑集團與韓國一家企業(yè)以聯合體形式與埃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局、埃及輸電公司、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區(qū)管理局及埃及主權基金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在埃及開發(fā)綠氫和綠氨。項目計劃投資19億美元,將建設250兆瓦電解水系統,計劃年產5萬噸綠氫和25萬噸綠氨,預計2029年投入商業(yè)運行。
摩洛哥前經濟與財政大臣瓦拉盧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非中氫能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非洲有發(fā)展氫能的資源稟賦,但缺乏技術和資金,中方正積極助力非洲實現能源轉型。